每日經濟新聞 2022-05-18 17:50:13
每經記者 裴健如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 孫磊
俄烏沖突陰霾下,車企在俄羅斯的業務在不斷收縮。
5月16日,雷諾集團宣布出售在俄羅斯的全部資產,將持有的雷諾俄羅斯公司100%股份出售給莫斯科市政府,而其持有的伏爾加汽車(AvtoVAZ)近68%的股份則出售給俄羅斯國家汽車工程研究院(NAMI)。不過根據協議,雷諾擁有在未來六年內,回購其在伏爾加汽車制造廠所持股份的權利。
不只是雷諾,日產汽車日前也表示,2021財年,日產俄羅斯和烏克蘭業務損失了526億日元,并預計本財年不會重啟俄羅斯業務。
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截至目前,大眾、本田、豐田、福特、寶馬、奔馳、通用、沃爾沃、捷豹路虎等車企均已宣布暫停向俄羅斯的汽車出口和銷售工作,部分車企在俄羅斯當地的工廠也已停產。
根據歐洲商業協會(AEB)公布的數據,4月,俄羅斯新車銷量約為3.27萬輛,同比下跌79%,這是AEB自2006年統計俄羅斯新車銷量數據以來最大的同比跌幅;今年前4個月,俄羅斯累計銷售汽車約29.4萬輛,同比下降43%。
6年內仍可回購伏爾加汽車股份
據悉,俄羅斯是雷諾的第二大市場,雷諾在俄羅斯擁有4.5萬名員工?;ㄆ煦y行數據顯示,雷諾集團8%的核心利潤來自俄羅斯市場。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(資料圖)
早在2008年,雷諾以超10億美元收購了俄羅斯最大的汽車制造廠商伏爾加汽車25%的股份,此后逐漸將股份增持至近68%并實現控股。伏爾加汽車擁有的拉達品牌去年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中所占份額為21%。在伏爾加汽車和雷諾品牌的共同助力下,雷諾集團在俄羅斯汽車市場中的市占率接近30%。2021年,雷諾在俄羅斯市場中的銷量約為50萬輛。
今年以來,受俄烏沖突,以及歐美國家對俄制裁影響,雷諾在俄羅斯的生產經營遭遇重創。2月28日,雷諾宣布位于莫斯科的工廠停產,并于3月23日決定無限期停止在莫斯科工廠的所有活動。雷諾集團發布的財報顯示,2022年第一季度,雷諾集團營收約為97億歐元,同比下降2.7%。其中,伏爾加汽車的營收約為5.27億歐元,同比下降23.1%。今年4月,拉達和雷諾品牌在俄羅斯市場中的銷量分別為8506輛和2231輛,同比分別下跌77.6%和84%。
雷諾集團首席執行官盧卡·德·梅奧表示:“離開俄羅斯的決定是痛苦的,但公司只能被迫做出決定,因為雷諾已經無法在俄羅斯制造汽車?!?/p>
值得一提的是,據外媒報道,雷諾出售俄羅斯公司和伏爾加汽車股份的價格僅為1盧布(約0.016 美元),而雷諾此前對俄羅斯資產的估值為22億歐元(約22.9億美元)。不過,根據雷諾與俄羅斯政府的協議,雷諾保留了回購伏爾加汽車股份的權利,期限為未來六年內。
俄羅斯4月新車銷量暴跌近八成
事實上,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,大眾、日產、阿斯頓·馬丁、寶馬、福特、通用、本田、捷豹路虎、三菱、保時捷等多家車企已叫停在俄羅斯的汽車銷售業務,福特、豐田、寶馬等車企在俄羅斯本土的生產也已暫停。例如,豐田汽車俄羅斯圣彼得堡工廠于今年3月4日開始暫停生產,該工廠主要為俄羅斯生產RAV4和凱美瑞車型。
日前,日產汽車方面稱,2021財年,日產俄羅斯和烏克蘭業務損失了526億日元,其中152億日元的損失來自公司自身的業務,另外374億日元損失來自聯盟伙伴雷諾在俄資產的損失。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(資料圖)
“圍繞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影響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,可能會對集團本財年,以及未來財年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。公司在本財年的預測中已放棄了俄羅斯業務,預計本財年我們將繼續暫停俄羅斯業務?!比债a汽車首席執行官內田誠表示。
車企之外,不少零部件供應商也開始將生產線從俄羅斯外移。如,芬蘭輪胎制造商Nokian表示已將關鍵生產線從俄羅斯轉移到芬蘭和美國。此外,博世、采埃孚、海拉等零部件供應商也宣布暫停向俄羅斯市場交付。
據了解,俄羅斯汽車工業相對薄弱,大部分汽車市場份額被外資品牌占據,且汽車供應鏈依賴進口,進口汽車零配件的市占率高達63%~65%。在車企和零部件企業紛紛按下“暫?!辨I的背景下,俄羅斯的新車銷量正遭遇暴跌。來自AEB的數據顯示,今年4月,俄羅斯新車銷量同比下跌79%至約3.27萬輛,創下自2006年以來的最大跌幅。
AEB方面稱,俄烏沖突升級后,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的制裁,導致不少車企暫停在俄羅斯的運營,嚴重影響了俄羅斯的汽車產量,從而使俄羅斯新車銷量出現大幅下滑。
俄羅斯汽車市場分析機構Avtostat預測,到今年年底,俄羅斯汽車市場將衰退回到15年前的狀況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