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經濟新聞 2022-05-13 16:15:09
對志于邁向更高能級的成都而言,體育場館的密度、綠道的長度、體育場景的豐富度,凸顯其國內體育消費“風向標”作用的同時,更直接折射出這座城市奔涌的人居活力與不竭的轉型動力。
每經記者 謝陶 每經編輯 劉艷美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
近日,打開成都人的朋友圈,滿屏都被“長滿了露營帳篷的郊野公園”“擠滿了騎行者的環城綠道”以及“人頭攢動的日出觀景平臺”所占據。
這座公園城市也再一次以其獨特的運動魅力與蓬勃的體育消費火速“出圈”,成為坐擁2000多萬人的“天然體育場”。
對志于邁向更高能級的成都而言,體育場館的密度、綠道的長度、體育場景的豐富度,凸顯其國內體育消費“風向標”作用的同時,更直接折射出這座城市奔涌的人居活力與不竭的轉型動力。
近年,成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,大型體育場館數量躋身全國前列,在Sportcal全球賽事影響力城市榜單的排名由89位躍升至28位,進入全國前三。
無論是吸引來谷愛凌這樣冠軍級冰雪選手“西南飛”的尖鋒四季旱雪場;還是成功將成都“運動版圖”西擴的融創水雪世界;還是以府青運動空間、WePark玩湃社區足球公園為代表的“網紅”運動地標,這座城市場景營造持續升級,在西南內陸掀起一場不可忽視的“體育風暴”。
剛過去的“五一”假期,成都露營徹底火了。
在飛豬平臺上,“五一”露營訂單量環比上月增長超350%,杭州、成都、廣州、深圳、武漢、北京、珠海、常州、佛山及重慶位列熱門露營客源地全國前10城市,成都高居第二位。值得關注的是,在飛豬平臺上,成都“五一”本地露營的服務產品提前一周就已基本售罄。
市民在天府芙蓉園露營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
此外,馬蜂窩數據顯示,近一周各地“露營”相關搜索熱度平均漲幅超過130%,川渝地區露營最為活躍。成都市文廣旅局消息也顯示,今年“五一”,成都戶外露營體驗游、鄉村旅游民宿游等消費新業態持續火爆,“都江堰露營”熱度更是上漲了240%。
露營的火爆帶動露營裝備銷售一路走高。像是迪卡儂成都天府商場天幕今年爆發式增長,平均每月超過300頂,同比增速超100%。位于武侯祠景區附近的火狐貍戶外用品裝備店,往年同期,店內賣得最多的產品是戶外服飾,現在露營用品基本賣斷貨了。
京東商城數據顯示,從4月30日至5月3日,全國用戶購買野餐用品(成交額同比)增長181%,吊床類增長102%,帳篷/墊子類增長100%。其中四川消費者的成交金額甚至超過江蘇浙江等,排名全國第3。
與此同時,各類“露營+景區”“露營+音樂”“露營+體育”的融合業態涌現,迅速成為城市消費的新風尚。而成都體育消費與戶外經濟的穩定增長,為新業態的涌現提供了“源頭活水”。
成都市體育局數據顯示,2021年,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到533.7億元,同比增長10.9%;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2518.6元,同比增長9.6%,在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中處于第一梯隊。
去年,世邦魏理仕全國首發的《中國重點城市核心區戶外經濟活力指數報告》顯示,坐擁三圣花鄉、白鷺灣濕地、東湖公園等都市“露營圣地”的成都市錦江區戶外經濟活力指數在中國重點城市核心區位居第一,領先于上海市黃浦區、北京市朝陽區、廣州市天河區。
業內人士指出,成都露營大熱,一定程度上受到近期國內疫情多點爆發,人們無法跨省遠游的現狀刺激。但其得以持續發展的土壤離不開這座不斷“生長”的公園城市。
目前,成都已建成各類公園1300多個,累計建成各級綠道5000多公里,森林總面積800多萬畝,森林覆蓋率高達40.3%。
市區露營、郊野露營、湖區露營、山林露營、雪山露營,成都露營條件得天獨厚,選擇之豐富,范圍之廣闊,在國內特大城市中可謂是獨此一份。
家住東邊,可以去到青龍湖濕地、東安湖體育公園,看碧波蕩漾,魚鳥成群;家住南邊,可以前往興隆湖畔,與最美“水下書店”相伴;家住西邊,可以就近去到崇州的郊野,與雪山下的公園城市,相看兩不厭;家住北邊,還可以去到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,感受音樂激情。
興隆湖“最美書店” 圖片來源:新華社
這座在央視財經“中國最愛運動健身城市排行榜”排名第一的城市,近日又掀起新的運動風尚——在全國最長的城市綠道上騎行打卡。
沿途78座形態各異的橋梁,121座風貌迥異的生態公園,成都繞城100公里的騎行串聯起這座城市的“綠色地帶”,給無數市民與游客帶來“只此青綠”的獨特體驗,綠色的“城市肌理”躍然眼前。
今年初,成都環城生態公園實現全線閉合,這條100公里長的一級綠道串聯起133平方公里生態公園、20平方公里生態水系和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。桂溪生態公園、錦城湖等特色生態公園“簇擁其間”,綠色掩映之下,是成千上萬活力滿滿的騎行者。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
美團單車數據顯示,“五一”假期前三天,即4月30日至5月2日,美團單車繞城綠道的騎行量大幅上漲,騎行總里程環比增長139%,相當于騎了3665圈繞城綠道,減少了17.84噸碳排放。
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單次騎行平均距離為5.46公里,環比增長131%,單次騎行平均時長為36分鐘,相比平時增加了20分鐘。足見綠道騎行強大的“用戶黏性”。
談到綠道的人性化設計,綠道設計師之一白熙表示,“一級綠道寬度超過六米,坡度控制在騎行舒適的范圍內。一座座飽含設計巧思和視覺美感的跨線橋,實現了完全的人車分流?!?/p>
與此同時,今年2月10日以來,美團單車騎行減碳量排名TOP10的城市分別為北京、深圳、成都、上海、武漢、昆明、天津、廣州、西安和合肥。而成都用戶的減碳量超過1712噸,位居全國第三位,成為全國的“低碳先鋒”。
如今,騎行打卡環城生態公園100公里繞城綠道已成為最潮流的生活方式之一。有人調侃:“繞城綠道貫通之后,成都的共享單車已沒有顏色之分,只有征服過和沒征服過繞城綠道的區別?!?/p>
在綠道“騎行熱”背后,成都的自行車銷售量迎來激增。以成都捷安特金沙店為例,4月初以來,該店每天能接到30到50通關于自行車的購車咨詢電話?!皠傔^去的4月,我們店賣出了150多輛自行車,遠超過平均水平,”該店店長表示。
按照最新規劃,未來五年,成都全市各級綠道將突破1萬公里,全市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將不低于90%。在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特聘研究員陳憲看來,“成都從公園城市的角度切入綠色基礎產業,是非常主動的?!?/p>
夜爬龍泉山,追逐第一縷城市日光成為成都年輕人最新興、最親近自然的“儀式”。
位于龍泉山脈成都段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,總面積足有1275平方公里,是澳門城市面積的38倍。
從龍泉山俯瞰成都 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張建 攝
因其開闊的視野與山形走勢,龍泉山近年迅速成為雪山攝影愛好者的勝地——在數不清的晨曦和日暮,都有扛著鏡頭的攝影愛好者,越過山丘,爬上觀景臺,記錄下這座城市與雪山同框的瞬間?!白罱鼛啄?,我在成都拍到的雪山次數越來越多,這與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密不可分?!睌z影師嘉楠表示。
去年,成都共收獲299個空氣質量優良天,達到近10年來最好水平。在成都“遙望雪山”的天數也連續兩年達到70天?!把┥较碌墓珗@城市”成為一張日益亮眼的城市名片。
這個“五一”,龍泉驛區山泉鎮接待游客超20萬人,旅游經營收入達到了2970萬元。游客蜂擁而至觀賞日出的鐘家山三號平臺迅速飆升為“網紅平臺”。
“5月6日,‘龍泉山夜景’等相關話題在抖音達到2662萬次閱讀量。5月7日晚,超過1萬人在龍泉山守候日出?!饼埲焦芪瘯嘘P負責人告訴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,“往年游客都是白天爬山,日暮觀景?!古揽慈粘觥@個概念著實是今年新出現的?!?/p>
在這上萬人夜爬看日出的隊伍之中,有的從郫都區騎了3小時的自行車趕來,有的是坐頭天的末班地鐵上山等了一夜……縱覽全國,很少有這樣一座城市,可以匯聚起如此多“拼命”看日出的登山愛好者。
如今,露營、騎行、觀日出,這三項熱度極高的戶外運動,儼然成為成都版“鐵人三項”,折射出這座城市持續增強的“體育引力”與不斷升級迭代的體育消費場景。
隨著去年3月,“成都體育消費新場景100+”榜單正式“出爐”,城市公園、工廠文創、戶外營地、全民健身、訓練基地等8大類型共計110個成都體育消費類場景躍然而現,遍布全城,不斷織密成網。
在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看來,成都的場景營造能力令人印象深刻。在發揮市場力量“自下而上”賦能城市的同時,通過“自上而下”的營商環境的引導,成都的城市場景營造水平不斷提升。
據悉,成都接下來將堅持“一場景一示范”的原則,在公園城市中有機植入8個示范性消費場景和10個特色消費新場景,打造不少于50處貼近群眾、便捷可達的“社區運動角”以及200處天府綠道健身新空間。
從“空間建造”到“場景營造”,成都正努力在“綠水青山”和“金山銀山”之間,搭建起價值轉化的橋梁。公園城市,令這座超大型“體育場”渾然天成,綠意盎然;而星羅棋布的體育場景,則令其賓朋滿座,樂此不疲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:021-60900099轉688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